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模型,高考物理受力分析

tamoadmin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物理斜面受力分析2.一道物理中的受力分析题3.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问题,这怎么做?要详解4.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5.高中物理的力学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绕研究对象?周,找

1.高中物理斜面受力分析

2.一道物理中的受力分析题

3.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问题,这怎么做?要详解

4.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

5.高中物理的力学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高考物理受力分析模型,高考物理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

 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

 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7.注意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例如所研究的物体是A,那么只能分析?甲对A?、?乙对A、?丙对A?的力,而不能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8.注意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9.注意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场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下滑力、回复力等)。例如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而并不受回复力。

 10.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曲线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必然不同.例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起运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每画一个力都要按力的方向画上箭头并标上符号。

高中物理斜面受力分析

 学习物体的物体受力前我们必须先认识高中物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①三个力必共点。

 ②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一)、高中物理受力分析要点:

 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5、物体或结点:

 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①受力平衡时

 ②受力不平衡时

 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

 8、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步骤:

 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

 ①重力;

 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

 ③场力(电场力、磁场力)

 2、判断力的`方向:

 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

 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

 a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

 b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以上就是高三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归纳。

一道物理中的受力分析题

先设想斜劈是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1、使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推动木块, 使之加速下滑。

力是向左下方的。斜劈将向左滑动。

若有摩擦,则有向右的摩擦力;

2、加大倾斜角, 使之下滑。

根据系统水平动量守恒,斜劈将向右滑动,

若有摩擦,则摩擦力向左。

结论:两种操作, 斜劈均受到地面摩擦力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问题,这怎么做?要详解

一共受到4个力.?

T1:

产生原因原因:木棍挤压墙面发生形变,给墙面压力,同时受到墙面的反作用力.

性质:弹力

方向:垂直于墙面.

T2:

产生原因原因:木棍挤压地面发生形变,给地面压力,同时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

性质:弹力

方向:垂直于地面.

f1:

产生原因:木棍与地面有相对运动趋势(倒下).且木棍对地面有压力.

性质:摩擦力

方向:平行于地面,指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一方(内侧)

f2:

产生原因:木棍与墙面有相对运动趋势(倒下).且木棍对墙面有压力.

性质:摩擦力

方向:与墙面平行指向上.

G(重力符号,也可写成mg)

产生原因原因: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既万有引力).木棍所受重力,是由地球和木木棍之间的万有引力形成的.(但重力不等同于万有引力!)

性质:万有引力

方向:竖直向下.

其中,T1与f2的合力与G等大反向.T2与f等大反向.使得木棍平横.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

1、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他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下面介绍2种受力分析方法:

(1)整体法:

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

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1、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他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下面介绍2种受力分析方法:

(1)整体法:

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

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高中物理的力学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力学是高中物理学研究事物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受力分析方法,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然后找出哪些物体对它产生作用?即找施力物体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不要分析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施加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所研究的对象上。明确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首先要选准研究对象,并把它隔离出来。根据解题的需要,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系统。

 2、要养成按步骤分析的习惯

 首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其次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环绕研究对象逆时针(或顺时针)观察一周,看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某个接触点(面)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画出摩擦力,分析完这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它接触点(面)。再画其它场力:看是否有电场、磁场作用,如有则画出场力。所以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较好。?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摩擦分动静,方向要判准。?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环绕研究对象一周,看研究对象与其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每个接触面对研究对象可能有两个接触力,应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逐一分析。

 3、画完受力图后再做一番检查

 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特别是检查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

 4、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先假设此力不存在,观察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上,研究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时,还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注意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所处的状态不同,其受力情况一般也不同。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传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5、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例如:在分析斜面上的物体的受力情况时,不能把物体所受的重力和?下滑力?并列为物体所受的力,因为?下滑力?是重力沿斜面方向上的一个分力。

 6、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如靠传送带的带动而加速运动的物体。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就不能把?动力?分析上,因为?动力?是效果力,它实际上就是皮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下滑力、动力、阻力等。

 研究物体A的受力时,只分析?甲对A? 、?乙对A? 、?丙对A的力,不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三种情况

 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整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一起匀速运动时,或者系统内一部分处于静止状态,另一部分匀速运动。以上这些情况,整体都平衡,整体内每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整体所受合力也为零。这样,根据整体的平衡条件,就可以确定整体或某一个物体的受力特点。

 2、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无相对运动

 由于系统内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即整体内每个物体都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这时整体所受的合力提供整体运动的加速度。这种情况利用整体法,更容易把握整体的受力情况和整体的运动特点。

 3、系统内部分平衡部分不平衡

 这种情况由于系统内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物体间有相对运动,通常习惯用隔离法。若系统内两个物体一个处于平衡,另一个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也可以利用整体法来分析,有时会使问题简化易于理解。当然,这种情况整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整体所受合力就等于不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力,用来提供不平衡物体的加速度。

 综上所述,在分析物体的受力问题时,能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并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应对不同的问题是解决物理受力分析问题的关键。这不但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道物体的多种运动状态,增强整体法的思维意识,也能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力和运动的相互关系,是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的好方法。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例题

 例1:如图1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的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A. 2 B. 3 C.4 D. 5

 解析:如图2所示,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B受重力向上的外力F和A对B的压力N,物体B有相对A上移的运动趋势,故A对B的静摩擦力沿斜边向下 ,故选C正确。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健,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例2: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

 m1的m2的木块,m1>m2,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为m1,m2,?1,?2的数值并未给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这样类型的问题优先选用整体法,根据整体受力平衡,则很容易判断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摩擦力为零,且弹力等于整体的重力之和,所以选项D正确。

 例3:光滑水平面上,放一倾角为?的光滑斜木块,质量为m的光滑物体放在斜面上,如图4所示,现对斜面施加力F,若使M与m保持相对静止,F应为多大?

 解析:由于斜面光滑,物块只受重力和斜面的弹力,而且和斜面一起运动,则先隔离物块分析受力,计算出加速度a=gtan?,方向水平向左,再根据整体法可以求得F=(M+m)gtana。这是典型的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先隔离后整体)。

 例4: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大于g B.小于g C.0 D.g

受力分析解力学题,重要的一环就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由于各物体间的作用是交互的,任何一个力学问题都不可能只涉及一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所以在解题时,应根据题目的要求,画一简图,运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由于物质分为实体与场,所以,力的作用方式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其特点是施力物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如摩擦力、空气阻力、弹性力等);另一类是物体通过它所激发的场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其特点是激发场的物体与研究对象不直接接触(如重力、静电力等)。在力学中,以场方式作用于研究对象的力经常是重力。由此,得出进行受力分析的规则:在研究物体受哪些力时,除重力外,就只看该物体与之相触的物体,凡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都可能有力作用。

1.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木块静置于桌面上,木块受两个力作用。一是受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另一个是木块压在桌面使桌面发生极微小的形变,桌面对木块产生支持力N,方向竖直向上。如图1-8所示,因木块是静止的,所以G和N是作用在木块上的相互平衡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受力分析也可以运用假设法。即假设某力不存在,看看对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若无影响,则该力不存在。

原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木块,除受重力G和支持力N的作用外,还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滑动摩擦力f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反。木块受力图如图1-9所示。木块受空气阻力的方向跟木块运动方向相反。空气阻力的大小踉物体的运动速度,以及物体的横截面大小有关。如果用水平的绳拉木块前进,木块除受重力G,支持力N和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外,还受到绳的拉力F,木块共受四个力,如图1-10所示。

2.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如图1-11所示,一木块沿斜面下滑,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木块压斜面,斜面发生形变而对木块产生支持力N,方向垂直于斜面并指向被支持的木块。木块还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反,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使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而不存在一个独立于重力之外的所谓“下滑力”。

3.一轻绳通过定滑轮,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A使之向右运动,B落于A上,其间的摩擦系数为μ1,A与桌面间摩擦系数为μ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A、B所受的力。如图1-12所示。

先研究物体A。如图1-13所示。A受地球吸引力 (向下),与A接触的有人、物体B、绳、桌面、空气。分析得:人对A的拉力 (向右),B对A的正压力 (向下),B给A的摩擦力 (向左),绳的拉力 (向左),桌面对A的正压力 (向上,也叫支持力),桌面施于A的摩擦力 (向左)。其次,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如图1-14所示。B受地球的引力 (向下),与B接触的有物体A、绳和空气。A对B的正压力 (向上),A对B的摩擦力 (向右),绳子的拉力 (向左)。

注意: 与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与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f1=μ1N1,f2=μ2N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尽管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但在某些场合下,压力并不等于重力。产生重力作用不一定要两物接触,而压力则必须要两物接触才能产生。还应讲明的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斜面上的物体下滑时,重力G分解为沿斜面平行的分力F1和沿斜面垂直的分力F2。F1可称为下滑力,F2称为正压力。

文章标签: # 物体 # 分析 # 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