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1.03年高考的时候,哪些地区的试卷是一样的?哪些地区的试卷是不一样的?2.高考历史必备选择题解题技巧3.1993年高考历史卷4.急求!!!2013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5.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03年高考的时候,哪些地区的试卷是一样的?哪些地区的试卷是不一样的?2003年高考试题(北京卷) 语文 英语听力题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理科综合(同全国卷) 文科综合(同全国卷) 2
1.03年高考的时候,哪些地区的试卷是一样的?哪些地区的试卷是不一样的?
2.高考历史必备选择题解题技巧
3.1993年高考历史卷
4.急求!!!2013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
5.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03年高考的时候,哪些地区的试卷是一样的?哪些地区的试卷是不一样的?
2003年高考试题(北京卷)
语文 英语
听力题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理科综合
(同全国卷) 文科综合
(同全国卷)
2003年高考(上海卷)
语文 英语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物理 化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生物
2003年高考(天津卷)
语文
(同全国卷) 英语
(同全国卷)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2003年高考(辽宁卷)
语文
(同全国卷) 英语
(同全国卷) 数学 文理综合
2003年高考(江苏卷)
语文(同全国卷) 英语(同全国卷) 数学 政治 历史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2003年高考(广东卷)
语文
(同全国卷) 英语
(同全国卷) 数学 文理综合
其余各省市均使用全国卷!!!
高考历史必备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高等特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突出地位,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从材料与结论的关系入手
高考历史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解答问题的重要依据。既不能完全不顾材料,无中生有;也不能任意扩展材料,生搬硬套。
从选项与选项的关系入手
正确认识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得出答案。高考历史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一是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对抗关系等。
我推荐: 2017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高分必备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1.筛选法:
根据审题,搞清高考历史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高考历史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高考历史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高考历史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
高考历史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1993年高考历史卷
1.历史高考复习资料
在《把握高考历史试题的走向》(载《招生考试报》2008年第4-5期)一文中,笔者从传统试题的内在变化和新型题型的多方面开拓两个方向,预测了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尤其是“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的走向,并建议同学们参考这一分析,制定或调整高考历史复习的策略。
这里,笔者就历史复习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一、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 综观近年高考历史试题,我们得出了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之魂,脱离史观不成题的结论。因此,历史复习应适当重视理论,注意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
1、了解几种重要新史观的精髓 近年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这五种史观的要义,可概述如下: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2. 重温革命史观的要点 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革命史观认为,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隆重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2009年,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去剖析这两大历史事件。为此,应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等重要理论问题。
二、提高主干基础知识复习的质量与水平 历史知识丰富浩瀚,中学历史讲授的和历史高考考查的只能是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历史基础知识。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是关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制度等的知识,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知识。
历史复习要狠抓主干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复习:1、要素复习法 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个体或群体)、过程(或内容)、评价(意义、影响等)五个要素掌握历史主干基础知识。
2、系统复习法 按纵向和横向系统把相关历史主干基础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专题)复习。如按时间顺序,把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联系起来进行复习,构成美国史知识系统,此属纵向系统复习法。
而把发生于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林肯颁布《宅地法》和《废除黑人奴隶制宣言》的改革措施联系起来进行复习,则属横向系统复习法。系统复习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视角变换复习法 此种方法实质上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史观引领下复习主干历史基础知识所反映的重大历史问题。下试举两例:用视角变换法复习罗斯福新政:① 用现代化史观复习,侧重掌握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应对和解决严重经济危机的措施。
② 用社会史观复习,侧重掌握罗斯福采用哪些措施,应对和解决严重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③用生态史观复习,侧重复习罗斯福采用哪些措施(如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等),应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用视角变换法评价:① 在革命史观引导下,根据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得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结论。② 在现代化史观的引领下,根据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得出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的结论。
③ 在社会史观的引领下,凭借南京临时 *** 颁布的剪发辫、改称呼等社会改革措施,出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的结论。④ 在整体(全球)史。
2.2017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试卷结构 新课标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
除部分高考改革地区外,一般每年高考试题题型变化不大。历史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35,单选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2题,共52)
必考题
40题,25分
41题,12分
选考题(4道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
45题,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46题,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47题,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48题,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理解命题意图:每道材料解析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一定要理解其意图,考虑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认识应达到的高度等。最后检查答案时还要从这些方面去衡量,找出漏洞,予以弥补。
3.历年高考试卷网站请说出具体网站啊~谢了2008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8年四川延考区高校招生统一试卷(理数)·2008年四川延考区高校招生统一试卷(理综)·2008年四川延考区高校招生统一试卷(文数)·2008年四川延考区高校招生统一试卷(文综)·2008年四川延考区高校招生统一试卷(英语)·2008年四川延考区高校招生统一试卷(语文)·2008年高考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7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7年高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2007年高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卷)·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卷)·2007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重庆卷) 2006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6年高考江苏卷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江苏卷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江苏卷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江苏卷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江苏卷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0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5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1~2005年高考真题精选:地理--中国地理·01~05年高考真题精选:化学--植物生命活动调节·2001~2005年高考试题精选:英语--短文改错·2001~2005年高考真题精选:物理--电磁感应·2001~2005年高考真题精选:物理--磁场·2001~2005年高考真题精选:物理--电场 2004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4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Ⅰ) ·2004年高考试题英语(全国卷Ⅰ) ·2004年高考试题文科数学(全国卷Ⅰ) ·2004年高考试题理科数学(全国卷Ⅰ) ·2004年高考试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Ⅰ) ·2004年高考试题理科综合(全国卷Ⅰ) 2003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地理(江苏卷) ·200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物理(江苏卷) ·200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生物(江苏卷) ·2003年高考试题理科数学(天津卷) ·2003年高考试题答案理科数学(天津卷) ·2003年高考试题理科综合(天津卷) 2002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2年高考试题及答案化学(上海卷) ·2002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物理(上海卷) ·2002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上海卷) ·2002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理科数学(天津卷) ·2002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英语(北京卷) ·2002年高考试题语文(北京卷) 2001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1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政治(“3+2”卷) ·2001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生物(上海卷) ·2001年高考试题及答案化学(江西卷) ·2001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物理(江西卷) ·2001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政治(江西卷) ·2001年高考试题文科综合(浙江卷) 2000年高考试题 >> 更多 ·2000高考试题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卷)·2000高考试题理科综合(浙江卷) ·2000高考试题文科综合(浙江卷)·2000高考试题及答案政治·2000高考试题及答案理科数学 ·2000高考试题及答案物理 见网站最下脚处。
4.高考历史试卷分析400字期中考试中,我语文得了93分。
之后,我分析了试卷,发现试卷中有许多不应该犯的错误,并且这些问题正好与我平时的学习态度表现吻合。试卷中暴露出我的几大问题!第一:我在拼音写汉字时,由于粗心把“规矩”的“规”的“竖弯钩”写成了“捺”,只是丢了分。
第二:我在读拼音选字时,由于没有复习到位,把抽噎(yē)选成了(yè),所以又丢了分。第三:我在给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时,由于课外积累没有积累,误把揣摩的意思选成了抚摸。
第四:我在做排序题时,由于粗心大意将“群蛙”看成了“石蛙”,所以排错了三个。第五:由于课外积累太少,误把好读书的意思写成要好好读书,所以又丢了分。
此次的期中试卷较为简单,本来我可以考到98。5,可是我因为粗心而丢了5。
5分。所以我决心要制服粗心、积累的课外知识薄弱这两个恶魔,从而让期末考试考到更加理想的成绩。
5.高考历史题型有哪些答:审题四步骤
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审题就是审阅推敲试题的含意,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如何审题,概括地说就是细心阅读、认真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组织要点。具体要按照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审题型。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有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历史试题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例如:“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背景,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这是一道叙述分析类型的主观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要求考生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响。试题的要求是叙述加分析,这是试题的重点。
第二步,审范围。所谓“范围”,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论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换言之,就是要审清试题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的广度和深度,否则便容易跑题。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此题从原因上分析有远因、有近因、有根源;时间跨度为1919~1939年;内容分析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20年代的国际关系、1929~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英法美对德意日的绥靖政策、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等五项。
6.高考历史大题同学你好:
历史作为文科综合里的一门功课,在高考中,其实难度不大,但注重灵活运用。
对你的情况我提一下建议:
1.拿出考纲点点扫描
2.忌讳题海战术
3.意会比书本重要
4.落实比乱套重要
5.能力比记硬背重要
在最后期间怎样回答历史大题
1.落实比乱套重要
历史大题,改卷老师是找点给分,点起了,自然可以得高分。但是,当自己的中心点找不齐时,切忌乱套乱答,当你乱套,老师就会认为你不会,可能一分都不会给,但是,你必须要答题,不能空缺啊,怎么办?现在,你就应该翻译材料,题目要什么,你就翻译什么,和上自己的联想与对这部分知识的回忆答题,这样有可能会拿到50%的分数。
历史是靠感觉答题的,不要一味的做许多试题,因为,历史是浆糊,一旦弄不清,就会陷进漩涡。但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学会 集思广益和拿来主义(有选择)。
解答大题首先要有坚实的史实基础,所以,我建议同学,你可以花大时间在课本上,弄清脉络。
高考答题
在高考改卷中,历史改卷讲究速度,平均没道试题6秒结束,所以分点答题会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影响,自然分就会比别人多那么几分。
格式(例如)
影响:
1.
2.
3.
内容:1.
2.
3.
评价
1.
2.
3.
这样的格式老师是很喜欢的
其次,答题内容不要长篇大论,提取精炼的词语和句子,一般一个点只能占一行的位置,切忌不要海答一个知识点,老师不愿意多看,那样就会忽视你后面的点,导致失分!
最后,答题拿高分,还是要看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答题,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
希望在最后一段时间里,你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急求!!!2013年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
2013年高考大纲变化重点及各科备考建议!
一、语文
作文不限文体别用网络语言
语文要求考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6种能力。
必考内容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语文考纲有两个变化:
一是基础知识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更明确了考查范围,就是考查学生常见常用的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是写作,过去大纲提“能写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及常用的应用文”,今年考纲上指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及其他常见题材的文体。”这说明高考作文不再限制文体,考生可自选文体,除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外,诗歌、戏剧等方式也可运用。
考纲在有文采的问题上作了两点修改:
一是把过去的“词语生动”变成“用词贴切”
二是把过去的“文句有意义”变成“文句有表现力”。
这就要求考生不要追求美,追求华丽,追求辞藻的堆砌,鼓励学生写出语言和内容高度统一的文章,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备考建议考生平时要全面训练各种文体,注意一些自然、人文科学的新闻以及一些前沿科技成就。此外,时下学生因受网络语言影响,在作文中使用大量不规范的生造词和语义掺杂不清的语句,这一要求表明,考生如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
二、数学
了解知识背景掌握解题方法
数学考纲与去年相比,总体保持平稳,降低了几个知识点的要求,如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
具体变化为:要求学生应了解知识的背景,如导数概念的某些背景(瞬时速度、加速度、平滑曲线的切线等)。对学生数学思维及运算能力的要求相应有所提高;对“平面”的性质的要求,由掌握变为理解,更切合学生实际;在三角函数和线面垂直的概念上,对文科生的要求有所降低。
考纲对试题易、中、难的比例有了更明确规定,以容易题、中档题为试题主体,较难题占30%。文科试题“适当拉大试题难度的分布区间,试题难度的起点应降低,而试题难度终点应与理科相同”。这表明文理科试卷的难度差异将会加大,力求文理科学生成绩平衡。
备考建议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面下工夫。基础知识是成绩提升的瓶颈,只有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理解和领会时,才能突破这一瓶颈,逐步形成基本技能,实现能力的提升。在复习中要注意归纳方法,掌握大众化的解题方法。
三、英语
注重运用能力多读英文报刊
英语考纲具有几大特点:
一是非常重视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考纲中列出了阅读要在高考中读5篇文章,这5篇文章的长度要求达到3000个单词,而且占的分值最高。
二是基本上是在语篇中进行的。考听力是在一个个对话中进行的,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是这样的,即使是单项填空也要给你设一个完整的情景。现在的英语高考都是通过在语篇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同学说:“我口语对话不错,语感也不错,但我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那么,你在英语高考中是得不到好分数的。
此外,今年国家命题中心会提供两类试题,一类含听力,一类不含听力,供各地使用。
备考建议考纲难度在0.55-0.65中,高考取胜的关键在于中低档题的成功率。考生切勿在意个别一两个难题、怪题。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基础,基础,再基础。“读”英文报纸、杂志也有好处,因为高考的选材多数来源于最新的书报时文。
四、理综
不要背公式避免题海战术
生物考纲将“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修改为“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新增“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删除了“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化学考纲删去了“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和“‘思维能力’中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物理考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作出实质性变化。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试题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
备考建议不要背概念和公式,而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要抓住重点,合理训练,避免题海战术。
五、文综
考点没有增减应一个个落实
总体来说,文综考纲保持稳定。政治知识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有两处变化:关税原来是和对外贸易并列,现在被纳入对外贸易;宏观调控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哲学有66个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政治学有44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说法上有所不同。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
历史科体现了“稳中求变”的高考思想,题型示例有调整。
地理部分的变化不大,较去年只是删去了“世界粮食问题”。
备考建议学生复习时,对政治考纲中涉及到的考点千万不要怠慢,要一个一个地落实,强化记忆理解。
PS:每一年的大纲变化都不是很大。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1、(2008年海南单科26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解析)本题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为线索展开的,考查学生通过对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进一步阐述对社会的影响,应坚持站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观点正确文字通顺,逻辑严谨。(评述题,先述后评)
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范文:(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分述地位变迁
汉朝,严格限制商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唐朝,商人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政治地位低下。
宋朝,农商并举(并重),地位提高。
清朝,商人社会地位甚至超过士,社会重视商人。
第二部分:分述地位变迁的原因
汉初经济残破,为恢复发展农业。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政府实行开明的政策(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宋朝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
清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注:以上两部分可以按朝代顺序逐条对应着写,条理更清楚,更不容易丢分。)
第三部分:总体评价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是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农抑商政策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虽在封建社会初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农商并举、农工商并重,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才最有利社会发展。
清朝商人地位高于士,也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2、(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观点是材料中的,或是你对材料观点的判断,史实都是教材中的)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史实:
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史实:
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注:如果只答西方或只答中国,最多给一半分数。西方史实和中国史实至少要各有3个角度也就是6方面史实才可以得满分,如果少一个角度的史实就扣2分。如果只有一个观点加一个史实,只能得三等文)
3、(13分)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范文:(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旧生产方式解体虽然产生了苦难,但历史的主题更主要的是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2分,必须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史实:旧生产方式解体带来的苦难: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收入减少),没有了谋生的手段,无所事事,世风日下,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任意两点就可以得2分)
新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机器生产)。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生产力1分,生产关系1分)
4.董仲舒被历代称为“醇儒”,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歆称董仲舒为“群儒首”,东汉班固称董仲舒为“儒者宗”。但汉代《谶书》假孔子言:“董仲舒乱我书。”针对以上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一):逻辑1分
观点一:董仲舒是儒家思想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儒学。2分
史实:9分
1、董仲舒主张大一统思想出自《公羊春秋》和孔子的政治观。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他提出君王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否则降灾异谴责和威慑,继承了孔孟“仁政”主张。
4、董仲舒主张君王施政以德为主,继承孔子为政以德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为人伦道德标准,继承孔孟仁义主张。
参考答案(二):逻辑性1分,
观点:我认为董仲舒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更多是吸收各家思想。
只是为巩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需要而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史实:9分
1、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吸收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2、或假借阴阳五行家思想对儒学改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降灾异.
3、以刑辅德吸收法家,以法为纲,注重刑法作用,董仲舒思想实际体现为外儒内法。
4、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参考答案(三):逻辑性1分
观点三:我认为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吸收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分
史实:(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结合)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