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湖北省高考优惠政策-高考湖北减招
tamoadmin 2024-10-2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招跨省调控这一促进“高考公平”的举措为什么会备受质疑?2.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3.湖北2010高考录取率达67.9% 清华北大招147人4.国家为实行高考减招是为了什么高招跨省调控这一促进“高考公平”的举措为什么会备受质疑?跨省生源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高考公平”,但是却引起这么大规模的关注,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公平”的忧虑。初衷不坏,但是这一方案也受到了向全社会公然宣导一种不
1.高招跨省调控这一促进“高考公平”的举措为什么会备受质疑?
2.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
3.湖北2010高考录取率达67.9% 清华北大招147人
4.国家为实行高考减招是为了什么
高招跨省调控这一促进“高考公平”的举措为什么会备受质疑?
跨省生源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高考公平”,但是却引起这么大规模的关注,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公平”的忧虑。初衷不坏,但是这一方案也受到了向全社会公然宣导一种不公平?的指摘。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长期以来,西部省份的高考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普遍低于东部发达省份,东西部“高考鸿沟”显而易见。无论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还是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这种现象都亟待改变。所以才有了教育部的“协作计划”,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拿出一些招生指标“支援”西部省份。国家是一个整体,需要均衡、协调发展,发达地区“拉”落后地区一把,从国家层面上看是天经地义的,是从全局考虑,着眼于长远。
但从那些支援省份的角度看,“高考公平”则有着不一样的内涵。譬如,有些家长认为,东部省份高考录取率较高,是因为生源质量较好,而生源质量好,是地方政府重视教育、家长不惜代价培养孩子的结果,是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的结果,高考公平就应该是“优胜劣汰”,而不是“损有余补不足”。再譬如,有些家长认为,东部省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有赖于地方政府的长期投入,凝聚着当地纳税人的奉献和汗水,他们的子女理应因此获益。还譬如,有些家长质问,高考录取率遥遥领先的京、津、沪,为何反而不外调招生指标?至于教育部门表示外调指标不会影响本地录取率,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因为,如果不外调指标,本地考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比例将会更高。
是的,一旦和地域扯上关系,“高考公平”便成了一个公说婆说、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应该说,国家的政策没有错,而家长的诉求也有道理,至于谁更有理,实在难以判断。不过有一点是需要强调的:促进高考公平不能仅靠调剂招生指标,而要着重从基础教育抓起。实际上,比东西部“高考鸿沟”更显而易见的,是东西部基础教育的鸿沟。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上不如东部省份,这也是许多全国性重点大学在西部省份投入招生指标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外调招生指标,固然能提高西部地区的高考录取率,但显然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影响高考的公平和效率,并且不利于国家的人才培养。
所以,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真正重视教育,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和生源质量,这才是提高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的根本之策。填平基础教育鸿沟才能填平“高考鸿沟”,当东西部基础教育水平差距不大,实现高考公平也许就简单得多: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高校录取考生只看成绩,而不管考生来自哪个省份。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
最近公布的高考招生计划,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由于担心本省外调过多,影响本省考生的录取率,部分家长到两省教育厅举牌抗议。虽然两地的教育部门急忙表态,外调生源不会降低录取率,江苏省还表示本科录取率还将进一步提高,但公众质疑依旧难消。调出名额,援助中西部地区,本来是为了教育公平,却被两省民众认为是破坏了教育公平,颇具讽刺意味。
北京、天津为何不调控?江苏湖北的家长不是没有理由质疑
两地家长反对的跨省区生源计划调控,早在2008年就已实行。今年引发两地强烈抗议,是因为两省调出的人数过多。根据今年的方案,12个参加调控计划的省份总共外调16万人,湖北省调出40000人,江苏省调出38000人,两省几乎占了总计划的一半。
教育部门选择调出省份的理由是,高考率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资源丰富,升学压力较小。然而,这个理由对江苏湖北的家长却没有说服力:以江苏为例,江苏的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远不及北京、天津,然而北京和天津并没有参与跨省区生源计划调控。北京、天津不参与,江苏却承担近3.8万的调配任务,两省家长自然不理解。
再说升学压力,近年来江苏的一本录取率仅有10%左右,而北京和天津的一本率取率达20%以上,北京2015年的本科升学率更是突破了70%,哪个地区升学压力大一目了然。我国的高考招录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权力在招生计划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江苏的家长自然会怀疑——谁的权力小谁受损大。只有外调名额数量,没有详细的解释和公众参与,家长有质疑再正常不过。
中西部地区也未必满意:调过来的大多是专科指标而非重点指标
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湖北等省份是特例,从教育资源丰富角度可以归入东部)确实不如东部地区教育资源丰富。但靠东部省份调入一部分名额,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录取率,就能实现教育公平了吗?恐怕未必。随着高校扩招和生源减少,我国的高考录取率不断上升,从80年代的5%稳步提到现在75%,可以预见,即使没有东部省份的名额输送,中西部省份也可以稳步提高高考录取率。
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饱和的情况下,高考竞争已成为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优质高校录取是否公平,常常更为家长关心。从媒体的报道看,江苏家长之所以认为调配名额不公,也并不是担心孩子没学上,而是担心本省本来就很低的一本录取率,进一步降低。
然而,在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上,教育部门却不像缩小录取率差别这么上心。2008年,教育部要求各省部属高校属地招生不应超过30%,各地陆续达到标准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依然不公。2011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在《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研究报告》中指出,“从各省学生就读部属高校的入学机会指数(平均数为1)看,不同省(区、市)悬殊的状况依然存在,甚至加剧,入学机会指数的差异系数(标准差除以平均数的值)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入学机会指数的基尼系数也从2001年的0.226提高到2010年的0.298。从分省的入学机会指数变化情况看,北京、上海、天津的入学机会指数在2000年分别为1.75、1.61、1.51,到2010年,分别提高到3.64、3.73、2.84,西藏、青海、宁夏的入学机会指数也分别提高到2.70、1.82、1.72,但是河南、河北、安徽、内蒙古、广东等省区的部属高校入学机会指数却一直在0.50~0.70的低点徘徊,提高幅度并不明显”。
在“上大学不难,难的是上好大学”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的情况下,给中西部省份多一些部属院校的招生名额,远比给几万良莠不齐的调配指标(江苏省的3.8万,其中有2.9万是专科)更有实际意义。
合理的做法是,让全国各地优质高校都限制属地招生比例
有学者指出,目前“211”高校共有112所,虽然仅占我国本科院校的6%,但承担了全国80%的博士生、60%多的硕士生、50%的留学生和30%多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这些优质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以招生计划换优惠政策也是常事,它们在招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属地化偏好。
如果部属高校这30%的属地招生能够做些文章,无论是中西部省份,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东部省份,都能获益。学者张千帆指出,中国各大高校之所以在利益上成为地方政府的附庸,是因为中央缺乏统一的硬性规则,不能帮大学跳出地方保护主义设定的“囚徒困境”。
这应该成为教育部的发力点。有学者建议,在允许各地根据各省进行微调的情况下,教育部应进一步规定属地招生比例不应高于20%;对于只拥有一所211高校的省份,该校在属地省的招生计划占其总计划的比例不高于30%,进一步弱化211院校招生的属地偏好,多出来的招生名额在投放时,可以向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倾斜,提高这些省份的一本录取率。
以限制属地招生比例为名义来调配优质招生指标,容易减少区域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做法应该尽量全国同时推行。
为照顾各方利益,东部省份的调出名额应采取“增量”的方式安排
虽然江苏省保证江苏考生的本科录取率和一本录取率都会增加,但有一种质疑也不无道理:如果不调出这些本专科名额,江苏的高考录取率会更高,录取率增加不代表考生的利益没受到损害。
的确如此,因为所谓的“录取率提高”是以“报考人数减少”来实现的,对于具体的考生,更看重的是录取名额减少了。所以,目前的跨省区生源计划调控实际上就是一种存量调控,改变分配方式,而这就必然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招致很大的不满,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所以,调给外省的生源计划应该进行“增量”改革,在原有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名额,再调配给其他省份。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这种改进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不会放大各方矛盾,从而有利于改革推进。
实际上, 在2015年的招生计划中,教育部曾明确表示,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增加部分省份的录取人数。扩大增量意味着扩招,虽然扩招常常被人诟病,但采用这种方式,名额输出省和输入省的利益都得能兼顾,符合更重要的公平原则。
湖北2010高考录取率达67.9% 清华北大招147人
6月1日,《湖北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出炉,全国高校2010年在湖北省共计划招收33.4万人,比去年增加2.8万人,而湖北省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只有49.2万人,较去年下降2.75万,计划录取率达到67.9%左右,比去年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部属高校缩减在鄂招生
2010年8所在汉部属高校共计划在鄂招收13804人,其中包括武汉共建生计划1500人。
其中,武大2010年计划在鄂招收2050人;华科招收2580人;武汉理工大学在鄂招收2870人;华中师范大学在鄂招收1373人;中国地质大学在鄂招收约1055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鄂招收1489名;华中农业大学在鄂招收1352人;中南民族大学在鄂招收1035人。
与去年相比,除中南民族大学在鄂增加了81个名额外,其余7所部属高校2010年共在鄂减招763人。这已经是自2007年以来,部属高校连续4年在鄂缩减招生计划。
按照8所高校此前公布的4.93万人全国招生总计划计算,2010年在在鄂招生计划的比例已经控制在28%左右。
北大清华在鄂招收147人
北京大学2010年计划在湖北省招收75人,其中文科20人、理科38人、医科17人。与2009年的高招计划相比,减少了4名。清华大学计划在鄂招收72人,其中理科统招53人,理科定向15人,文科统招4人,比去年增加了2人。
调整:二批(一)、二批(二)合并
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由去年的11个部分减为9个部分,分为提前批次、第一批本科、部属院校与武汉市合作建设计划、第二批本科、第三批本科、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第四批高职高专(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院校。其中,第二批本科(一)、第二批本科(二)合并为一个批次。招收双特色学校毕业生批次取消。
各批次录取时间有变化
2010年湖北省仍然分两批填报志愿。6月10日至18日,考生估分填报提前批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志愿;6月28日至7月3日,填报第一、二、三、四批院校(专业)志愿,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本科、高职高专(含艺术)院校(专业)志愿,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志愿,在鄂部属高校与武汉市合作建设招生计划的志愿。预计高考成绩将于6月25日发布。(来源:长江商报 郭婷婷 沈考)
国家为实行高考减招是为了什么
1、2016年高考没有减招,全国的高考招生人数没有减少,教育部只是对各省份的招生计划进行了总体调配。今年全国各省份高考成绩及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公布时间都集中在6月23-26日之间,预测的分数线都是不准确的,只能作为参考,准确的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时间请注意当地教育考试院的通知。
2、高考成绩及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公布后,考生要按照当地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志愿填报时间及时填报高考志愿。